时间:2008-11-11 16:33:57 来源: 作者: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扬名。虽早已神往,皆因无暇而未能成行。仲秋时节,有当地好友盛情相邀前往游仙境品山泉。遂相邀几好友,一同前往。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南依巍巍衡山,北临滔滔沅水,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居衡山、君山、岳麓山、张家界、猛洞河诸风景名胜之中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使得桃花源早已成为湖南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国家园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35洞天,第46福地的美誉。美景的陶醉让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这千古名篇,也使李白、杜牧、王维、王昌龄、刘禹锡、陆游、韩愈、苏轼等留下了珍贵的墨迹。
桃花源山水灵秀、人文丰富,还吸引了当代文学巨匠丁玲、沈从文将其作为学习、思考、创作的最佳园地,从这里汲取创作的灵秀。著名相声大师马季也将桃花源定为创作基地。他说:“桃花源有灵气,是个出作品的好地方”。他在20余年中到桃花源来过10多次,每次来都创作出了新的作品。如《五官争功》、《新桃花源记》、《诗情画意》等。1995年3月24日,江泽民同志也前来视察并题词赞美。
为何小小桃花源能引来众多名人雅士的极力赞颂,且历代都人才辈出,还能受到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及中央领导人的青睐呢?这不仅得益于山的奇峻,更得益于水的灵聪。有诗为证“水接仙缘近,山藏鬼谷幽”。“仙缘”之水当然是好水。俗话说“好山有好水,好水育好人”,仙境之地人才辈出就不足为奇了。“鬼谷”乃神鬼之居所,环绕着神鬼之灵气。文学艺术家们居此神鬼之地,饮此“仙缘”之水,笔尖当有鬼斧神功之力,定能妙笔生花写出名篇巨著。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不知不觉就到了桃花源。见景区牌坊上有一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进得景区,但见植物茂盛,处处美景,特别是一种方竹,它看似圆润,摸起来却感觉是方的。沿山间石阶蜿蜒而上,顿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泥土气息,耳边隐约传来淙淙的流水声,原来是到了水源亭。亭边的桃花溪水清澈如镜,不由得捧饮起来,但觉饮时甘甜清冽,饮后神清气爽。不禁连声称道:“好水,好水”。当地陪同的朋友说:“还有比这更好的水呢,名叫桃花山泉”。闻言,忙问在何处?朋友道:“不远,等看完此地景致再带你们去”。
午饭后,我们踏上了探寻神水之旅,驱车前往距主景区不远的杨桥乡铁溪村。铁溪村是有名的“长寿村”,村民平均寿命在80岁以上,其中燕幺妹老人已有104岁。“长寿村”得益于此处的水。据国家地矿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检测中心的检测化验,该地的水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宏量元素,属弱碱型矿泉水,能调解人体酸碱平衡。同时还检测出该水含氧丰富,属国内少见,世界少有的天然活性氧离子泉水。专家称是人类最理想的天然保健饮料,是矿泉水中健康饮用水之冠。特别是元素中的“铬”,能防止高血糖、糖尿病、胆固醇增高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该泉曾被湖南省科委定位为“珍稀矿产资源”,还在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栏目中做过专题报道。
在一位93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乌龟井”。井口上有一小亭,亭边立一石碑,碑文为唐解元所题,可惜年代久远,所刻碑文已模糊不清。碑下压有一石龟,据称石龟是在井中挖出,故置放井边,并取名为“乌龟井”。在距“乌龟井”不远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排整齐的新厂房。寻踪而入,原来该厂是湖南省桃花山泉饮品有限公司,我们苦苦寻觅的“桃花山泉”就产自该处。公司涂总经理接待了我们,据他介绍“桃花山泉”是目前湖南省最大的饮用水生产厂家。涂总还向我们讲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当地李氏族谱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李氏族中有一位叫李杜的人在京任官,官位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司长。李杜刚近四十时患了糖尿病只得告假返乡。李杜回家后族人安排他住在祠堂里。祠堂前有一口井,他便天天饮用井水,3个月后发现病情好转,一年后病已痊愈,便又返回京城官复原职,并中年生得四子,享年84岁。为了报答家乡水的治病之恩,他要儿子回乡重修此井,取名“应心泉”。80年代,人们修复应心泉时发现井底有一个重百余公斤的石雕乌龟,便将它挖上来和石碑放在一起。后来人们便改称此井为“乌龟井”。尔后,涂总取水送到国家地质部南京地质研究所进行化验。半个月后出了结果,里面含有27种微量元素,其中有多种稀有元素。此后,又经过一系列的检测、试验,发现此水确有保健治疗的神奇功效,于是,古老的“乌龟井”旁建起了现代化厂房。
听着传奇故事,痛饮“桃花山泉”,感觉这经过多道消毒、杀菌、除杂工序的“桃花山泉”,比“乌龟井”的水更纯、更甜。归途中,回味桃花源美景和“乌龟井”的故事,真想每日观美景品山泉。所幸,“桃花山泉”已经流入寻常百姓家,说不定天天喝神奇的“桃花山泉”,还真能让自己多活几年呢!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