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 摄郎探秘老屋棚

    时间:2008-06-13 11:45:07  来源:  作者:

  •    
    让人流连忘返的乌云界小溪

        毕竟已是阳春三月,刚起床,明媚的阳光便早早地从窗口给我们送来了春天的温暖。还未洗漱完,摄友们邀我一起去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风的电话就不停地响起来了。
        七点半钟,我们一行6人驱车从县城出发,过桃花源风景区,经芦花潭老街,上向阳水库大堤,再行几里山路,终于到达乌云界保护区核心区的入口处——合溪口。 
        合溪口,是老屋棚和黄石溪两条溪流汇合处。未通公路之前,从芦花潭到黄石溪或老屋棚去,都必须要走一段水路,从向阳水库(芦花水库)大堤处搭船到合溪口起坡。因我有一表姐嫁到黄石溪,小时候曾随大人走过这条路。九十年代,我在县检察院工作,办案时也曾走过几次。那时这里有一个茶亭,来来往往的人大都要在这里歇歇脚,喝几口茶再赶路。前几年,乡里在合溪口架了一座水泥桥,连通了这两个村的公路。现在这两个村每天都各有一个农村短途班车开往芦花潭乡政府,班车早上从村里出发,下午再从乡里开回来,村民出行已经很方便了。人们再也不用走水路了,也就不必在这里停留,茶亭也不见了。 
        老屋棚、黄石溪是乌云界自然保护区里自然景色最漂亮的区域之一。因老屋棚那条溪流的水要大一些,于是我们便把车停在合溪口桥头,带上摄影用的各式“长枪短炮”,选择了沿老屋棚那条溪流逆水而上。
        从溪口望去,只见溪流弯弯曲曲,像一条受了刺激的蚯蚓,向大山深处窜去。溪流一会儿宽,一会儿窄,宽的地方可达十几米,窄的地方只有二三米。阳光透过山坳的树梢,洒在逼仄而清浅的溪流上,溪流显得越发清、纯、亮了,像少女流盼的眼神,其中既有几分灵秀,还有几分妩媚。掬一大捧送进口里,那种清爽、甘冽的感觉立即会从头到脚传递到你周身的每一个细胞,让你顿觉神清气爽。 
        前行数百步,突闻水声大作,转过一弯,见一线瀑布从笔陡的悬崖上飞溅下来,砸在溪边的青石岩上,变成无数颗铮亮的珍珠滚入明眸似的碧潭中,惹得负责开路的阿文迫不急待地脱了鞋袜跳进潭中。突然,只听他连叫几声,“咬人, 咬人”,一边叫一边兔子似地窜上了岸。我不知就理,也脱了鞋袜跳入水中,这时,两脚立即像是被一群小狗咬住了一般,开始是咬着皮,接着是撕着肉,直至咬进骨头里面,钻心地痛。我连忙深一脚浅一脚地跳上了岸,刺骨的潭水让我们领略到了她的另一面。
        溪越往里走越瘦小,宽的地方也只有五六米,水刚刚能漫过脚背,窄的地方不过一步之距,我们一般都能一步跨过去。一根百年老树搭成的独木桥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我们轮番在上面摆着各种poss留影。一过路老汉直愣愣地盯着我们看了许久,才牵着他的老黄牛朝山那边走去,洒下一路“叮叮当当”的牛铃声在山谷回荡。
        斑驳的光影照在溪边碗口粗的楠竹上,撩拨得我们不时把镜头对准他们。竹林里,不时传来伐竹的声响。我一抬头,正见一山民扛着竹子从山上下来。我问他离这条溪流的源头还有多远,他了指了指身后的一大片竹林告诉我:“这里还是老屋棚4组,这条溪共有20多华里,你们这才走了不到全程的二分之一。至于溪流的源头,在大山的树林里,你们恐怕难得找到。”说完,他大步朝着对面一幢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走去。
        我们停停走走,到达老屋棚村部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在这里正好邂逅了新任芦花潭乡党委书记姜建渠,他正率乡长李义长、人大主席莫志华等党政班子成员,利用休息时间来老屋棚村指导救灾补损工作。热情的村支书邀请我们和姜书记他们一同到他家共进午餐,饥肠漉漉的我们也不推辞。吃着肥得冒油的腊肉和刚从山上挖下来的冬笋,喝着煨得温热的米酒,我们一身的疲惫顿时全消。
        饭后,我们继续沿溪而上。越往前走,溪流越小,路越难走,但我们中没有一人说累,没有一人叫苦,依然兴高采烈地寻觅着溪流的源头。
        山里的太阳落得就是早,刚过下午四点,就见不到太阳的影子了。溪水渐渐变成了汩汩细流,而且一步一步向山顶爬去,慢慢地便找不到溪流的踪影了,我想这里也许就是它的源头了吧。
        抬眼望去,群山已在我们的脚下,一幢幢零星的吊脚楼在暮霭中时隐时现。这时有人说,“天快黑了,该下山了,莫让我们喂了华南虎了”。于是我们整理好行装,匆匆忙忙开始下山。当我们返回县城时,早已是一片灯火辉煌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