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 油菜花又开

    时间:2008-05-27 14:27:58  来源:  作者:

  •  

     

    江南的油菜花开得正好,一片一片的,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望着这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我想起了我的老师、同事——已经去世的王裕蓉老师。

        认识王老师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她当时已年近七十,离休后随儿子来到郑州。因那时我们的报社人手不够,在老干部大学学习的她便主动过来帮忙。

        别看她年纪大,工作干劲却丝毫不比我们年轻人差。工作之余,她还和我们讨论诗词。记得有一次,她和我谈起一首有关油菜花的诗,她说她最欣赏油菜花那不畏寒冬的高节和春天一片金黄的壮观。这是从小在山东长大的我第一次听说油菜花,她还说在她老家豫南有许许多多的油菜,来年春天可以去那里看看。

        王老师主要负责的三版是家庭教育版,每次编完稿子,她都会按时要我签发。我说:“王老师,你是教育专家,自己把好关就可以了。”她却说:“你是编辑部主任,审签是你的职责,不要因为我年纪大,就不按制度办事。”看她这样坚持,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但她那种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真令我感动。

        当时我们的报纸是自办发行,每期报纸出来,我们都要自己写信封、分报纸、再送到邮局。分发十万余份报纸,我们往往要忙上一整天。看到王老师年纪大了,有时遇上天气不好,我们都劝她不要来。但不管我们怎么劝,她还是很少缺席。她总是说:“尽管我做不了多少,但多帮你们做点,你们就完成得快些。”

        由于报社人手少,采编合一,工作很忙,以前大家一年也下去不了一两次。王老师却经常要我到基层转转,并说有需要帮忙修改的稿子,尽管拿给她。在她的鼓励下,我多次到济源、禹州、安阳、开封、洛阳等市县召开通讯员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我们报纸的意见。正是由于我们经常联系基层,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通讯员稿件,报纸的发行量也直线上升,不少区县的订数都超过了万份。报社的同事都赞叹道:“王老师真是报社的好‘军师’。”

        和王老师共事几年后,我离开了郑州,但总是时时想起王老师和那份共同奋斗过的小报。

        20048月,我有事前往石家庄,便特意在郑州下了火车,专程回了一趟报社。本想第二天去探望已经在家休养的王老师,但因临时有事只好作罢。当得知我路过郑州却没有去她那里时,她给我来了封信,并寄来一本她和自己胞弟合著的《花星集》。信中她一个劲儿地“责备”我,说到家门口了,怎么也不进去啊。

        两年后的8月,我专程回郑州拜访了她。那天,我和报社的另一位同事叩开了她的房门。在开门的刹那,她一下子惊呆了,然后急忙拉我们进屋,热情地问这问那。临走,她送给我她新出版的《花星集》第二部,并硬塞给我三百元钱,说是路上买点吃的。望着慈祥的老人,我的两行热泪奔涌而出。

        真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成了永别。去年1126日中午,郑州的同事打电话来说王老师不在了,我当时一惊,但同事说这的确是真的。我急忙要他帮我送个花圈,但追悼会已经结束,他已回到了报社,送花圈也来不及了。

        说起来王老师当时也只有78岁啊,记得1998年,她还写过《忘了今年六十八》和《快乐的晚年》两篇文章,抒写了她散发余热、奉献社会的乐观情怀。前一篇在《郑州晚报》和郑州经济电台刊播,后一篇还获过河南省《爱馨杯》征文的一等奖呢。真没想到,十年后无情的病魔竟让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经过去年的冰雪,湘北的油菜花依然开得灿烂,一片一片的,漫山遍野,一直伸向远方。看着这满眼的金黄,我不禁又想起了已经走远的老师。油菜花又开了,在天堂里的她也一定看到了花开,闻到了花香……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